是的,我离职了

6月底,我离开了工作了三年的公司。时间真快,转眼已经毕业三年,当程序员也三年了,这三年一路披荆斩棘,踩过很多坑,遭受了社会太多的毒打,也收获满满。这篇文章算是给这三年的一个总结,也算是后面道路的开篇吧。

缘起

和大部分人一样,我也是在毕业时投了很多大公司,比如360、字节跳动,但并没有成功。然后随便在某直聘上投了这家公司,最后也成功了,想着先干一段时间,没想到一干就是三年。看过我之间文章的朋友,应该知道我之前的公司,但我还是来简单说一下吧,这是一家创业公司,主要产品是“购物党”,通过给各大电商平台导购来赚取佣金,有着数百万的用户,虽说是创业公司,但网站上最老的代码也有快10年了。

创业公司团队大多比较小,我司20人左右,几乎每个人都要身兼数职,负责多个产品。我的岗位是Web开发工程师,就负责了公众号开发,网站/H5开发,小程序开发,有时还要做一些数据统计。

企业文化

我司并没有任何明确的企业文化,可能和老板也是程序员出身有关,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,事实也是如此,三年来我从来没有为上班迟到打卡而焦虑过,也没有担心因请假扣工资,没有“3.25”,更没有OKR等考核,上班全凭自觉,但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需要写日报甚至每周六开会会要求报告,以此来了解当前项目的进度和问题,解决问题才是首位。

这三年时间,学到了很多,从一个小白到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油条,总结起来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:

1. 默不作声

初入职场的小透明,说的少,做得多,担心过不了试用期,一心放在理解项目代码和了解产品上,不会过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。下班一有时间就研究代码,这期间我主要负责公司网站的维护,同时还对整个网站前端进行了改版。

2. 参与讨论,发表观点

慢慢熟悉之后,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,也开始参加产品设计的会议。同时对产品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,比如在不同产品上提供差异化的功能,把特色功能放在主推的产品上(最后产品确实这么做了,但效果不理想,也是后话了)。这个时候应该是我工作动力最大的时候,每天都元气满满。

3. 逐渐失去兴趣

主要原因是对产品设计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,同时觉得公司的产品一点“不好用”,太多复杂的设计,完全是功能的堆叠,一点不注重运用,导致最后产品出来了,运营跟不上(可能是为了及时止损)。产生这种想法的直接原因是我平时也需要做一些统计工作,数据都是能看大的,比如老板想在公众号上实现某个功能,召集我们讨论各种方案,技术可行性,花了大量时间开会讨论,大量时间UI原型设计,大量时间开发,结果最后功能上线后,用户使用数据远不及预期,完全是自嗨,期望越大失望越大,导致最后基本都会放弃不管。三年我做了很多的H5/产品功能,基本就是上线后就不管了。

离去

2020年7月份的时候,老板找我谈过话,那时我就和老板说到合同期满后我打算辞职,跟他说了我未来的计划(至于什么计划,我打算下一篇文章说一下),也得到了他的肯定和鼓励。一晃如今我已经离职了2个多月了。

回望过去,虽说有一些不满,比如单休制度,尽管有过抱怨但也没有止步不前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什么样的能力匹配什么样的平台,还是要感谢公司,感谢所有人,第一份工作没有让我对这个职业感到厌倦(算是开个好头吧),反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,fighting!

做了什么

这三年,我做了什么?拎出几个重要的点讲一下,其他的忽略。

  • 改版有10年历史的网站,引入了现代的前端打包工具,提高代码复用、模块化。
  • 负责我司的几个小程序开发,并没有什么人用
  • 负责公众号开发与维护,关注用户有近20w,双十一等大促期间高峰时刻的使用还是很有压力的,如下图:
部分公众号数据

还有,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坚持写自己的博客和公众号,虽然没什么阅读量,但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。

人生本就是一个满足的过程,从开始的满足好奇心,到满足虚荣心,最后满足自己,当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,我们就需要尝试新的环境。

最后,说说我对创业的想法:创业不易,失败的概率非常大。为了减少损失,创业团队要小,这里说的小是团队人员要少,但各自要有特长,能出色地应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问题,即多面手,但是创业的方向要有足够的规模,市场不能小。同时小团队执行效率要高,响应快,早期Facebook的口号就是“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”,用最小的投入快速验证市场,快速试错,然后再根据用户反馈去调整,这也是产品开发最小化(MVP)的思想。


欢迎阅读本篇文章,如有兴趣可以关注博主公众号哦: